李 楊
2025年10月25日08:05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,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,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。
傳統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的主體,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,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。經過多年發展,我國傳統制造業具備了較大的規模、較低的成本、較好的配套和較強的資源等優勢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通過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,加快設備更新、工藝升級、數字賦能、管理創新,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方向轉型。高端化方面,傳統制造的品牌美譽度大幅提升,優質產品暢銷全球﹔智能化方面,累計建成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,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過50%﹔綠色化方面,鋼鐵、水泥熟料等單位產品的綜合能耗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﹔融合化方面,大數據、雲計算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紡織、服裝、化工、建材等傳統制造業之中,推動傳統制造業從單一制造向“制造+服務”轉型。
“十五五”時期是完成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,要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從規模發展向價值創造轉型。要加強技術賦能和標准引領,用好新型技術改造、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工具,加快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,穩住制造業發展“基本盤”。
(作者為賽迪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副所長,本報記者劉溫馨採訪整理)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25日 05 版)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